【6月7日】周震/郭再萍/魏子栋/杨全红/颜宁等大咖齐聚GEE线上论坛第2期直播!
全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green-energy-and-environment
投稿网站:
https://www.keaipublishing.com/gee
时间 | 报告人 | 单位 | 题目 |
9:00-9:05 | 主持人致辞 段学志 | ||
9:05-9:40 | 周震 | 南开大学 | 基于CO2电催化转化机制的储能材料与体系创新 |
9:40-10:15 | 郭再萍 | 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 | Building a More Energy-Dense Metal-ion Battery |
10:15-10:50 | 魏子栋 | 重庆大学 | 介尺度视角下的电催化 |
10:50-11:00 | 宋玉婷 |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 岛津分析技术助力科学研究 |
11:00-11:35 | 杨全红 | 天津大学 | 光荣和梦想:关于先进电池中碳材料设计的几点思考 |
11:35-12:10 | 颜宁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漫谈绿色催化:从可再生塑料到人造肉 |
12:10-12:15 | 抽奖 段学志 |
6. 讲座形式:6位特邀专家进行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段学志教授主持。
段学志,工学博士,上海市特聘教授/博导,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Green Energy Environ. 青年编委。2012年博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师从袁渭康院士。2013-2015年在挪威科技大学De Chen院士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入选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2019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以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为研究方向,结合动力学同位素分析、瞬变动力学分析、理论计算模拟以及原位表征技术,指导催化剂活性中心结构、工业催化剂颗粒工程结构以及工业反应器的设计与优化。在JACS, Angew. Chem., Nat. Commun., AIChEJ. 等主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10余篇。曾获201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2018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和霍英东“青年教师奖”,2017年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奖”,2016年国际催化联合理事会“Young Scientist Prize”等奖励。
三、报告嘉宾
基于CO2电催化转化机制的储能材料与体系创新
我们在将过渡金属碳酸盐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中,发现过渡金属碳酸盐储锂容量异常高,且在反应过程中产生CO2气泡,为此提出了基于CO2电催化转化的储锂新机制。该机制可以用来解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超容量现象,并可以从传统研究忽视的材料中发掘锂离子电池负极新材料。
此后我们基于CO2电催化转化的储锂新机制,构筑可充电Li-CO2电池,深入研究Li-CO2电池的充放电反应机理,设计多种高活性电催化剂优化其性能。可充电Li-CO2电池不但可以将CO2资源化利用,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还能够作为未来火星探测乃至移民的潜在能源体系。
周震,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所长,南开大学新能源转化与存储交叉科学中心副主任。2014-2019年连续六年入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2018和2019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0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现为J. Mater. Chem. A, Mater. Adv. 和Green Energy Environ. 副主编、JPCA/B/C、《过程工程学报》、《电化学》和《电源技术》编委以及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在Chem. Soc.Rev., Prog. Mater. Sci.,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和Adv. Mater.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论文被他人引用18000余次,h-index为81。主要研究兴趣是通过高性能计算与实验相结合设计纳米结构新能源材料及能源存储体系,构筑了兼顾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水系超级电容器和锂/钠离子电容器,并指导设计了系列钠/钾/镁离子电池新材料;首次提出了基于CO2电催化转化的储锂新机制,据此设计多种储锂新材料,并构筑了可充电Li-CO2电池储能新体系;设计了多种空气电极催化剂,发展金属锂负极保护的新策略,优化了锂空气电池综合性能。
Building a More Energy-Dense Metal-ion Battery
Energy storage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realize low carbon society and there havebeen many challenges. Metal-ion batteries have attracted remarkable attention recently due to the high energy storage demands. The requirement of feasible electrode materials with high capacity and good cycling stability has promoted the exploration of various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metal ion batteries. Materials engineering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field of battery research. In particular, engineering materials at the nanoscale offers unique properties resulting in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des in various energy storage devices. Consequently, considerabl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in recent years to fulfil the future requirements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Various multi-functional hybrid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are currently being studied to improve energy and power densities of next generation batteries. In this talk, I will present some of our recent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energy density metal-ion batteries.
郭再萍,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工程学院的杰出教授、卧龙岗大学APD研究员,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副主编、Green Energy Environ.青年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能量储存和转换的纳米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包括可充电电池,储氢和燃料电池等。近年来在Angew. Chem. Int. Ed.,Adv. Funct. Mater. 等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IF>10的论文近200篇,文章总被引次数超过24000次,h指数为84,多次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其研究成果获得了众多奖项认可,包括ARC Queen Elizabeth II Fellowship (2010),ARC Future Professorial Fellowship(2015)等。
介尺度视角下的电催化
以介尺度的视角,从几何结构、晶体构型、化学组成三个维度,发现和解决电化学催化在燃料电池、电化学分解水等领域的科学难题。以理论计算为指导,结合实验验证,筛选出高活性元素种类并设计调控其原子、晶体构型和配位环境,发现多元素掺杂、界面电荷异化、双阴离子配体等设计能够大幅提升催化剂活性、稳定性、耐毒性。从催化剂团簇微观几何结构设计出发,通过建立高度贯通有序多孔传质通道和高度暴露三相活性位界面,实现催化剂介尺度结构有效调控,达到最大程度呈现催化剂活性的目的。
魏子栋,重庆大学教授,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化工过程强化与反应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学会理事、Nano Mater. Sci.,《化学学报》,《化工学报》,《催化学报》,《物理化学学报》,Electrochem. Energy Rev.等杂志副主编或编委,重庆市第五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委,沙坪坝区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副主委。先后于1984年和1994年在陕西科技大学和天津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致力于电化学催化与工业电化学技术的开发与工业应用20余年,近年来在Nat. Catal.,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Chem. Soc. Rev. 等发表论文300余篇,他引11000余次,主编或参与编写《电化学催化》、《化工过程强化》、《电催化》等著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多件,获省部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次。
岛津分析技术助力科学研究
能源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电子器件等方面,如何表征这类材料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十分重要。而岛津可以提供多种能源材料相关的分析技术,本报告中介绍了岛津分析仪器在催化剂、电池材料、电子器件等材料的分析应用案例,希望能够为科研工作者在分析表征材料结构方面提供有益的帮助。
宋玉婷博士,现主要负责岛津XPS产品的市场推广工作。博士期间主要利用光电子能谱进行离子液体表界面结构调控的研究,具有十余年的XPS管理、一线操作经历,积累了丰富的XPS相关经验,熟悉XPS谱图解析。
光荣和梦想:关于先进电池中碳材料设计的几点思考
从碳材料的结构出发,讨论用于先进电池的碳材料设计原则。以用于钠离子电池的碳分子筛、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紧致碳笼结构和用于钾离子电池的连续孔道结构为例,初探碳材料孔和离子存储的构效规律。
杨全红博士,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睿唯安和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从事碳功能材料、新型二维材料和先进电池研究,在致密储能和锂硫催化方面取得系列进展。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担任Energy Storage Mater., Carbon, Sci. China Mater. 等10余份刊物编辑和编委。近年来在Nat. Commun., Nat. Chem., J. Am. Chem. Soc.,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他人引用18000余次,H因子76。拥有中国和国际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
漫谈绿色催化:从可再生塑料到人造肉
在后石化资源时代,绿色催化将继续发挥怎样的重要作用?报告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阐述从木质纤维素、甲壳素、甘油等废弃生物质原料出发,通过催化转化制备大宗化学品、精细化工产品、药品、乃至食品或食品添加剂的新路线。重点阐述高附加值含氮化合物如氨基酸的制备,也将浅谈该领域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颜宁2004年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其后师从寇元教授,于2009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通过“玛丽·居里研究奖学金”的资助,在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以助理教授身份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工系,建立绿色催化实验室。2018年晋升终身教授职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可再生资源催化转化,绿色化学,以及催化科学与工程。近年来在Nature, PNAS, Nat. Cu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d. Ed., Adv. Mater. 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本次论坛由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独家赞助。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8月11日,是岛津制作所的海外子公司。岛津制作所是著名的测试仪器、医疗器械及工业设备的制造厂商,自1875年创业以来始终坚持“以科学技术向社会做贡献”,不断钻研领先时代、满足社会需求的科学技术,开发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并以实现“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这一愿望作为公司的经营思想,以光技术、X射线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这三大核心为基础,不断革新,不断挑战,一如既往地对科学技术发展做出贡献。特别是在2002年岛津制作所的田中耕一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开创了公司研究人员获奖的先河。
郑重声明:因报告视频版权归报告人所有,请大家观看时切勿在未授权情况下私自录播上传到网上,感谢理解与支持!